<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365bet会员登录_怎样获得免费office365_365bet中国客服电话

        精品工程奖
        关于提高文化惠民工程实效的对策建议

        365bet会员登录_怎样获得免费office365_365bet中国客服电话

         

        南京师范大学  朱晓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强了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许多省基本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五级文化设施网络,在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如何将文化惠民工作做得更好,如何让文化惠民工程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文化功能,如何真正让广大群众在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中更多地受益得惠,仍是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文化惠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我们对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一些调研,在调研中,我们看到许多地区文化惠民工程的硬件基本到位,这些工程和文化设施亦已在文化惠民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地方在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时,未能充分发挥这些工程的文化惠民的功能,并未能让群众从从这些工程中真正受到文化之惠。这里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对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目标和所要发挥的功能认识不足

            对为什么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应达到什么样的预期效果,如何根据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惠民工程缺少深入研究,缺乏应有的顶层设计。仍是计划经济思维、任务观念,满足于硬件投入数据,只注重建(文化)站、建(图书)馆、建(活动)室,但对于这些站、馆、室建成后如何发挥其真正惠民的文化功能,却缺少后续的考虑,习惯于传统作法,政府组织送文化,往往还是集中在新春佳节送书、送戏、送电影下基层,却很少考虑平时基层群众希望有什么样的文化活动,所送的文化活动他们喜不喜欢,对这种送文化形式效果缺少考虑。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群众并未真正从中受到文化之惠,花巨资、花精力却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文化下得了乡而入不了乡问题逐步凸显。

            2.忽略对群众文化需求的对应性满足

            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时,对群众真正的文化需求缺少研究,农村留守的妇女、老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新市民以及城市青年人群体,中老年人群体等,他们各自的文化需求都不一样,不了解他们各自的文化需求,文化的“送”与群众的“需”就不匹配,文化惠民就难以落到实处。此外,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时,对如何发掘群众内生的文化动力、如何激发起群众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的积极性缺少思考,因此,一些地方文化惠民工程并未能引发广泛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更未能达到以群众的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的文化惠民的目的。

            3.缺少对文化惠民工程实施过程的监督和对实施效果的评估和检查

            对已建成的文化设施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只管建得好看,很少考虑如何用得更好。有的地方,农家书屋少有读者,满书架的书没有几本是群众爱读的;一些漂亮的文化馆不敌简陋的麻将档、网吧。更有甚者,不少文化站,不是被出租了,就是被挪用了,还有个别的因为管理不到位自行破败了,某市24.79%的乡镇文化站场地被挤占、挪用。专职的乡镇、社区文化工作者忙于应付政府的其他工作,在编不在岗、有编没有人的情况也比较突出。

            4.文化惠民工程中对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利用面还相对较窄

            有的地方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中,不重视对文化资源的积极发掘和广泛利用,眼光和思路集中在政府文化资源和在国有文化单位相关资源上,缺少对当地的地方文化资源和民间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对群众喜爱的民间文化活动和民间文化队伍缺少必要的扶持、引导。我国各地的民间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民间文化形式多样、人才众多,理应将地方文化和民间文化纳入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建设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化惠民工程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

            我们注意到,在对当地的地方文化资源和民间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方面,有许多地方还是做得不错的,一些地方在文化惠民工程实施中,注重让基层群众成为基层文化活动的主要力量,收到了很显着的文化惠民效果。如某某县级市,组建了210多家农民文化合作社,自编自导,说自己的事、唱自己的歌,虽然土气却紧随时代,虽然简陋却深受欢迎,虽然业余却参与者众多,当地自豪地称之为“中国土声音”。这些群众自己组织的文化队伍,自觉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丰富着基层的文化生活,在城市“送文化下乡”的同时,他们也“送民俗进城”。有的地方这样评价:“民间戏班得民心,看戏就在家门口,寓教于乐促和谐,家家户户都欢喜。”

            二、提高文化惠民工程实效的对策建议

            为了让各地的文化惠民工程做得更好,取得更大的成绩,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建议:

            1.要进一步提高对文化惠民工程目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效

            各地在深入对照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文化惠民的精神实质,提高对文化惠民工程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文化惠民工程的功能定位。对已开展的文化惠民工程要进行全面总结,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围绕如何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创造活力,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文化实惠,切实做好文化惠民这篇大文章。只有坚持以广大的群众为本位,以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才能使文化惠民工程真正起到“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目的。

            2.要面向基层、努力激发群众内生的文化活力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有让群众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唱主角,让他们的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文化惠民工程才能深入、持久、有成效。应将为广大群众提供广阔文化舞台,建立并完善基层群众文化队伍,积极推动基层群众自己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作为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各地应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经费作为专项经费切实加以保证。

            3.要完善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文化惠民功能和作用

            应加强对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效果的评估,应建立文化惠民工程实施绩效的评价标准体系,应完善基层文化单位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情况、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情况的监督考核制度。应明确基层文化馆(站)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要将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具有一定艺术特长或专业知识的人员充实到基层文化馆(站)工作人员队伍中来,要发挥他们在文化惠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引领、协调的作用。以组织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情况为主要内容对他们进行考核。对已建成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情况开展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应限期整改,严肃问责。

            4.要广泛发掘和利用各种文化资源,运用于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

            应对各地的民间文化资源现状进行全面、深入调研,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繁荣民间优秀文化。应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群众文化活动做得好的地方,特别是各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成功经验。把利用地方和民间文化资源纳入到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把能否用好地方和民间文化资源纳入到文化惠民工程实施的效果评估体系之中。

            5.要切实提高文化惠民工程实施中的文化引领作用

            文化惠民工程最终要真正发挥文化的功能。要让广大群众真正从文化惠民工程中受文化之益,得文化之惠。文化所具有的功能决定了它在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文化是引领,文化惠民工程应紧密结合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建设来展开,充分发挥文化的“润物细无声”的功能。因此,各地要强化文化惠民工程对社会转型中的人们的思想道德、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的引领和影响作用,通过文化惠民工程,真正助推各地的“五位一体” 的建设。在文化惠民中,要坚持文化价值观的进步性,要防止文化繁荣表面现象背后落后文化意识的抬头。所组织开展的文化活动内容应有助于各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凝聚社会共识,构筑兴国之魂的目的。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只有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真正提高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效,也才能在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中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