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8日)
同志们:
这次社科强省建设工作推进会,是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召开的,也是江苏社科理论界期盼已久的一次盛会。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决策部署,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分析形势、部署工作,既是一次交流会、表彰会、群英会,又是一次学习会、动员会、部署会,相信此次会议的主旨和提出的目标任务能够在江苏社科事业发展史上翻开新的一页,推动江苏哲学社会科学在新的起点上朝着社科强省的目标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刚才,省教育厅、省365bet会员登录_怎样获得免费office365_365bet中国客服电话、省社科院、省委党校、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和南京市委宣传部等7个部门单位,从不同的角度畅谈了发展社科事业、繁荣学术研究的体会思考和做法经验,听后很受鼓舞、很受启发。结合省两办新近印发的《加快推进社科强省建设实施意见》和社科理论界的意见建议,我再谈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社科强省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进入新世纪以来,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党中央反复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四个同等重要”、“两个不可替代”的地位作用,明确提出“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中央为此专门出台文件,提出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龙头,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十八大精神,制定颁布《加快推进社科强省建设实施意见》,对繁荣发展江苏社科事业提出新目标、新任务。
江苏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以高度的使命意识、强烈的机遇意识,更加自觉有为地担当起建设社科强省的时代重任。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对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次庄严政治宣示。以这次大会为标志,中国的发展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新阶段。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紧扣主题、抓住主线、把握根本。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同时深刻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并以此为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我们要根据十八大的部署和中央的要求,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深入研究阐释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系统研究阐发十八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增强干部群众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自觉性坚定性;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通过不懈努力,切实把全社会的思想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对此,社科理论界义不容辞,责任重大,大有作为。
2.奋力开创江苏“两个率先”新局面对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江苏目前正处于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作出了“与时俱进丰富‘两个率先’目标内涵,奋力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战略部署。要求我们以“八项工程”为抓手,找准创新点、把握着力点、打造新亮点,在确保2015年全省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的基础上,着力在经济发展增强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新动力等五个方面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处在江苏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社科理论界提供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任务更加繁重、更加艰巨。特别是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我们面临着既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又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既要注重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又要注重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任务。能不能创新科学发展的思路举措,把握“倒逼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以“八项工程’’新成效推进“两个率先”取得新进展,迫切需要社科理论界立足发展前沿、紧密结合江苏实际,加强战略性、关键性和对策性问题的研究。这既对江苏社科事业繁荣发展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新契机、新动力。
3.江苏社科事业的深厚基础与潜力对哲学社会科学实现跨越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江苏是社科大省,省内高校及社科研究机构分布密集、数量众多,社科界专家学者队伍浩大、名家辈出。长期以来,江苏在推出重大学术成果上有影响,在重大问题研究上有声音,在重点基地建设上有作为,在重点学科建设上有建树,在社科人才队伍培养上有进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各方面有序推进,呈现出成果多、人才多、影响大、活力强的良好态势。这充分说明,江苏的社科事业积累了深厚的基础、积蓄了充足的能量,迫切需要再上一个新台阶,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跃。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的地位相比,与“两个率先”整体事业相比,与人民群众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新需求新期待相比,与部分先进省市社科事业创新发展的态势相比,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步子不够快、创新探索不够强、有全国重大影响的成果不够多、机制体制不够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伴随着江苏“两个率先’’的探索实践,对社科事业进行新的研判、作出新的部署、确定新的目标,不失时机地迈出社科强省建设的坚实步伐,更好地优化规划、整合资源、加强领导、推动创新,努力建设更强、更优,更宏大的江苏社科事业。
二、准确把握江苏社科强省建设的目标要求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科强省、怎样建设社科强省”,是我们谋划江苏社科强省建设目标任务、工作布局的基本问题。遵循党和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目标和“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任务要求,我们要紧紧立足“两个率先”实际,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三主”定位,积极探索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社科强省建设之路。
1.坚持正确导向。哲学社会科学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始终是第一位的要求。我们党在领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方针和原则,应当成为我们建设社科强省贯彻始终的基本导向。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之本,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指针。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是遵循正确的学术方向和方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推动学术创新的基本方针。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努力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学术环境。三是强化创新发展导向。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学术活力.推动学术观点、学科体系和科研方法的创新。四是服务江苏“两个率先”实践。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主攻方向。要自觉为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为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服务。
2.把握工作主线。哲学社会科学从来都是与我们的事业发展紧密联系、同向前进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要建设的社科强省,是与“两个率先”宏伟事业相适应的社科强省,是与文化强省、科教与人才强省相匹配的社科强省。这就是社科强省建设的主线。这条主线,进一步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江苏全局工作的结合点,明确了江苏由社科大省向社科强省跨越的立足点、生长点。一方面,我们要把社科强省建设放在“两个率先”大背景中布局,推动社科事业更加注重在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实践探索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推动社科强省建设与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科技创新工程有机衔接、深度融合,为不断增创江苏科学发展新优势、开拓科学发展新境界作出贡献。只有这样,江苏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才能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一样,凸显区域优势和领先地位,走在全国的前列。
3.明确目标内涵。由社科大省向社科强省的跨越,就是在现有良好基础上实现量的提升和质的跨越。社科强省,必须强在思想引领、理论创新上,强在服务决策、服务发展上,强在组织程度、运行机制上,强在科研实力、学术影响力上。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着力建设“五大高地”、实施“五大行动”。一是建设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研究高地,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创新行动。坚持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重点,持续有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教学、研究和宣传,不断增强先进思想文化在全社会的引领力和凝聚力。二是建设基本现代化实践创新研究高地,实施应用对策研究拓展行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实践和江苏发展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相结合,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三是建设江苏社科优势学科高地,实施重点学科登峰行动。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内国际领先的高水平人文社会科学优势学科。四是建设江苏历史文化研究高地,实施历史文化传承创新行动。以金陵文化、吴文化、楚汉文化、维扬文化等传统文化和明史、民国史等为重点,加强江苏特色历史文化的研究、发掘与弘扬。五是建设国际学术交流高地,实施江苏文化影响力提升行动。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为多元的世界文化增添具有江苏色彩的中国元素,在学术交流与合作中推动江苏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
三、明确推进社科强省建设的重点任务
加快推进社科强省建设,既要明确中长期的目标要求,又要立足当前抓好重点任务的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在人才、项目、平台、成果转化等方面下功夫见实效。
1.建设一支堪当社科强省建设重任的人才队伍。人才是社科强省建设的第一资源、首位要素。我省现有社科专业人才3万多名,多年来为推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着眼未来,我们要进一步树立人才至上的观念,广开育贤之路,广纳各方英才,推动江苏由社科人才大省迈向社科人才强省。一要积极培养选拔一批社科名家和学术大家。社科名家大家以及各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是江苏社科强省的形象和标杆,是社科事业发展的中坚和骨干,要倍加珍视,寄予重望。通过实施江苏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评选表彰江苏社科名家等方式,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近期,我们正在组织首届“江苏社科名家”评选工作,这是省委省政府联合表彰的社科类优秀人才的最高荣誉,与文学艺术领域的“紫金文化奖章”并列而设。首届评选“江苏社科名家”10名,将优先考虑长期在江苏从事专业社科研究、德学双馨的老专家老学者。今后每3年评选一届,每届5名。二要统筹推进各类社科人才建设。社科强省建设,需要培育和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哲学社会科学专业人才队伍。中青年社科专家年富力强,处在人生和事业发展的黄金期,要充分信任和提升他们,促进他们充分施展才华,多出、快出、出好成果。要着眼于未来发展,着力培育青年学术后备力量,通过完善青年人才的进修、培训和选拔机制,实施青年英才培养工程等,促进青年社科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老年专家经验丰富、积淀深厚,要充分发挥老专家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促进他们既续写个人学术华章,又积极做好“传、帮、带”。通过上述各种有效途径,更好地促进江苏社科界形成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后备人才整体提升,老、中、青年人才比翼齐飞,各类专业人才尽展所长的生动局面。三要加强社科领域的领导班子建设。社科理论系统的领导班子,是推动事业发展的骨干,是落实社科强省建设任务的关键。社科理论系统领导班子的素质结构,很大程度上有别于其他系统和部门,不仅要求政治强、而且要求业务精,不仅要懂科研、而且要善管理。要更多考虑社科事业的特殊要求,切实把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理论水平高、熟悉和热爱社科理论工作的优秀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
2.推出一批体现社科强省建设水平的学术成果。社科成果,是社科界体现水平、实现价值的主要载体。社科强省,必须有相当数量和质量的成果来支撑。一要积极展现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研究成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是社科理论研究首要的任务和最重要的价值取向。要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问题的研究。当前,最紧要的工作是深入研究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要列出一批重点选题,组织精干力量,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以及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大问题的研究阐释,抓紧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创见的研究成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研究推向纵深。二要积极展现江苏“两个率先”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成果。江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先行先试区。党的十八大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我们要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的“现实模样’’、“区域经验”、“局部样本”,总结升华江苏“两个率先”实践所蕴含的理论价值和经验启示,在“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区域自主创新”、“城乡发展一体化”、“网络时代的社会管理”、“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人的现代化”等领域取得一批战略性、对策性研究成果,不断深化对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为深度印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魅力提供更有说服力的理论素材,为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贡献新的思想智慧。三要积极展现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学科建设研究成果。我省的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基础学科在全国具有较大优势,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等学科也具有明显的特色。建设社科强省,必须加大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支持力度,优化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布局,进一步扩大基础学科在国际国内学术研究中的比较优势。同时,要充分利用江苏基础学科优势,大力推动江苏原创性基础理论研究专项、江苏历史文化研究专项、省情和典型个案研究专项,促进学术创新、理论创新,彰显“社科苏军”的影响力。
3.构筑一批助力社科强省建设的基础平台。推动江苏从社科大省向社科强省迈进,必须遵循社科建设规律,着力夯实社科研究基础,创设良好的学术支持条件。一要大力加强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研究基地是学术中心、人才重地、交流窗口,是支撑社科强省建设的重要基础。要从数量和规模上进一步打造我省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点研究基地,重点资助和培育一批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和完善一批优势明显、专兼结合、多方共建的开放式社科研究基地。二要充分发挥社会基金规划引导作用。社科基金规划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科强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引领作用。要科学制定江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五年规划和年度项目计划,推动科研力量整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着力提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立项工作水平,优化项目布局,发挥国家级课题对我省社科研究的导向示范作用,引导社科研究工作者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注重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研究内容和科研方法的创新,并且保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数量、资助经费等居全国前三。三要积极加强社科研究公共数据资源建设。当今时代的科学研究与信息化密不可分。信息化大大丰富了社科研究资源,信息共建共享成为大势所趋。建设社科强省,必然要求社科研究公共数据库建设有一个大的飞跃。要立足江苏人文社科学科优势和研究特色,建立完善包括江苏历史文化、基本省情、“两个率先”进展、各重点学科等在内的重点信息平台,完善覆盖全省的公共学术数据库;同时,要积极鼓励开放互通、共建共享各类基础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
4.建设一批适应社科强省要求的成果转化载体。社科研究成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应用和转化中。与自然科学相比,社科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率偏低。要着力解决社科研究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克服“书斋文章”、“内部循环”,不断提高江苏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率、应用率。一要积极建设社科成果向决策转化的便捷通道。搭建平台、畅通渠道,有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推动研究成果进入决策视野。要搭建学术研究和决策咨询成果交流平台,建立完善党委政府、行业领域重大课题立项、招标制度,定期举办应用对策研究成果专题发布会,促进理论界与实际工作部门的有效沟通。二要实施“江苏社科文丛”重点出版工程。图书出版物是带动社科研究、展示和传播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要加强江苏人文社科重点出版工程和期刊名刊建设,出版系统尤其要重点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现代化”、“江苏历史文化”、“江苏发展研究”、“江苏社科名家”等系列,形成一批国内一流并产生国际影响的苏派社科精品,促进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三要广泛开展经常性的社科普及工作。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是提高公民人文社科素养、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促进入的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应当成为社科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完善社科普及的政策法规,拓展社科普及的渠道载体,完善专兼结合的社科普及队伍,用好用活基层社科普及基地,大力宣传普及人文社科知识。
四、切实加强社科强省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加快推进社科强省建设,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给予重视,社会各界要给予积极的关心支持,帮助解决社科强省建设中的各种难题,真正把社科强省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1.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体系。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要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动社科事业繁荣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宏观指导,为社科事业繁荣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省两办文件明确,成立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指导、协调、规划与管理。同时明确,省委省政府每年听取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汇报,定期研究解决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问题。文件还提出建立省委、省政府领导联系知名社科专家制度。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省辖市党委政府,要参照省里的做法,在加强组织领导上作出制度性安排。要关心和团结知识分子,尊重和依靠专家学者,注重关心社科工作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善于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积极主动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推进社科事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或办法,完善配套政策和方案,切实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任务要求化为实实在在的思路举措。市、县(市、区)党委政府要重视加强社科研究组织和平台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注重加强社科院、365bet会员登录_怎样获得免费office365_365bet中国客服电话建设,以整合和引领各类研究力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党委政府的各职能部门要积极关心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在职责和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尽最大努力支持、助推社科强省建设工作。
2.
进一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社科强省的建设过程,很大程度上是社科研究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一要强化优秀社科成果的评价激励机制。坚持创新为重、质量第一的导向,注重研究成果的学术原创性和实际应用价值,鼓励多出成果、多出精品,推动社科界形成关注现实、崇尚精品、讲求责任、注重诚信的学术风气。二要健全资源整合机制。江苏高等院校众多,要着力探索各高校校际之间、团队之间、专家之间的社科协作科研和协同创新途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社科理论界与实际工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力量有效沟通合作的科研组织模式,加强省市县联动研究,促进团队合作与自由探索相结合,推进社科理论各学科、各专业协同攻关,以合理的研究布局优化配置资源,激发各方面的创造活力,源源不断地涌现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三要完善科研经费投入和使用机制。省两办文件明确,要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省级社科发展专项资金逐年提高,各级财政可参照执行。省里还明确,从2013年起,省级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单列社科强省建设专项资金。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鼓励社会科学发展方面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等,给予重点扶持和专项经费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在社科研究领域引入竞争机制,确保经费配置和使用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提高研究经费的使用效益。3.进一步提振社科界的精气神。社科强省建设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特别需要弘扬“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更好地提振社科理论界的精气神。社科研究本身,就是不断提出新思想、推出新成果的过程,因而最需要创新思维、最需要创造性劳动、最需要激发创先争优的氛围。提振精气神,必须大力克服学术浮躁和急功近利,提倡潜心治学、耕耘积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中央政治局近期作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宣部近日发出了改文风的通知,省委也明确了十项规定。中央领导集体带头弘扬优良作风,为全党全社会作出了示范。我们要更加积极地倡导专家学者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民生,按照“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部署要求,到城乡基层去把握时代脉搏、感悟实践活力、启迪思维灵感、收获思想智慧。最近,全省社科理论界正在组织开展学习王强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作为一名“七O后”教授,王强同志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奉献于党的社科事业,倾注有限的生命,教书育人、自觉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传播者,矢志不渝、自觉做马克思主义的执着追求者,勇于创新、自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践行者,在坚守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神圣事业中树立了新时期青年学者和青年师者的榜样风范。他在病重期间完成的《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荣获省第十二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他把教学和科研融入生命,坚定信念、执着信仰,追求真理、勇创一流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位社科理论工作者学习,更激励我们立足本职不断奋进。
同志们,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征途上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哲学社会科学责任重大,前景广阔。我们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肩负使命,锐意进取,为加快推进江苏社科强省建设贡献聪明智慧、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