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6日,由省城市经济学会主办的“新时代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专家座谈会在省委党校举行。会议由江苏省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南京大学张鸿雁教授主持,学会常务副会长、省委党校副教育长谈镇教授代表省委党校致辞。省委研究室、省政府研究室、省发改委、省委党校、《群众》杂志社、省365bet会员登录_怎样获得免费office365_365bet中国客服电话、省社科院以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有关单位、党校、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新时代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江苏方略、江苏提升区域发展质量的当务之急、新时代高质量城镇化的着力点、推动城市产业空间供给侧改革、培育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文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层因素、完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机制以及如何谋深做实等角度进行了研讨交流。
面对江苏提升区域发展质量的当务之急,省委党校储东涛教授认为,首先要客观评估江苏走向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进展与主要差距。当前,江苏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趋于上升,发展的相对差距逐步收敛,长期令人焦虑的苏北发展滞后局面得以改观,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增长极”,地区比较优势得到较好发挥,区域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新进展,重构江苏发展板块由“3+1”发展格局转变成“1+3”的战略布局。同时,也要看到江苏区域综合实力明显不协调,区域之间的绝对差距仍在扩大,区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状况和储蓄存款差距很大,区域投资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平衡,区域公共资源分布差距很大,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县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两极分化仍然比较明显等一系列问题。其次要明确江苏提升区域发展质量必须扎扎实实“补短板”。坚持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先行方针,补要素流动区域失衡之短。坚持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脱贫,补苏北农民收入偏低之短。坚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补区域公共服务供给不均之短。第三要坚持江苏提升区域发展质量必须精准发力“强弱项”。坚持严守区域性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强化“主体功能区”制度建设。坚持陆海统筹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推动蓝色板块由“凹陷”变为“隆起”。
城市产业空间是城市经济活动的核心载体,是城市产业发展的空间平台和关键要素。城市实体经济的振兴和发展,离不开产业空间要素供给的优化。东南大学王兴平教授指出,要优化城市产业空间供给,提升城市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要促进开发区空间的转型升级和再开发。研判各类新型制造业的空间需求特征和空间使用特性,对当前以传统厂房为主的开发区空间进行提档升级,对既有产业空间进行系统改造,促进其既有产业逐步退出,形成适合承接和集聚新业态的新产业空间。二是要培育壮大各类创新空间。城市创新空间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人以及高端装备,其对于城市其他各类空间的负外部性相对较低、对于高端生产要素的邻近性要求较高,需要与各类知识、技术源接近而不是传统产业空间需要邻近。必须尊重其空间规律,在城市的各类适宜区位上系统布局各类创新空间,支撑和吸纳高端创新要素的集聚和结合。三是要健全各类新型产业服务空间。面向新型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和新技术的支撑,需要系统化配置各类产业服务空间,形成从要素集聚、制造到流通、消费全环节的产业服务空间,涵盖从生活到生态的全领域产业服务体系,并注重虚拟服务网络和实体服务体系的匹配与融合发展。四是要完善产业空间改革的各类政策体系。从传统产业空间向新的产业空间供给转型和提升过程中,面临的大量政策约束需要进行系统性体制、机制改革,大胆创新,形成与各类新型实体经济业态、形态和产业人群活动特征、利益诉求等相一致的空间供给政策体系。
(省城市经济学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