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3日,由省委宣传部、省365bet会员登录_怎样获得免费office365_365bet中国客服电话主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承办,江苏紫金传媒智库协办的第六届江苏智库峰会暨省社科界第十五届学术大会高层论坛在南京举行。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出席会议并讲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365bet会员登录_怎样获得免费office365_365bet中国客服电话主席曲福田主持开幕式。交汇点新闻、中国江苏网•新江苏等新华报业融媒体分期报道大会研讨成果。今天推出第六期。
除主论坛外,大会还设置了四场不同主题的平行分论坛。其中第四平行分论坛聚焦“江苏现代化新征程与智库建设新使命”主题,分上、下两个半场进行。上半场论坛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社科规划办主任许益军主持。
许益军表示,多年来省委宣传部智库办联合省智库研究与交流中心,通过智库实践十佳案例评选及交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彰显智库功能,推动智库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下一步,如何让智库典型案例呈现普遍价值?他认为,一要把案例变成惯例,融入到智库建设的血脉和经验。二要由创新带动创先,在品牌化和可持续建设上走在前列。三要由盆景变风景,通过互鉴互学,共同打造江苏智库建设的美丽风景线。
在上半场的交流中,2021年度江苏智库实践十佳案例获奖单位代表逐一发言,重点介绍获奖案例的创新做法,并就新时代新型智库建设发表建议。
汇聚智力资源打造平台型智库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徐宁介绍了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在专业化平台型国家智库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他表示,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作为国家高端智库体系中的专业化智库,聚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产业发展领域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通过平台型智库的打造,跨专业、跨领域、跨界别地汇聚了各方面智力资源,将扎实、专业、有用的研究全面嵌入党和政府的决策过程。
实践中,研究院通过制度化设计和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将散布在各个地域、各个界别、各个行业的智力资源汇聚成有机研究体,并通过合理的分工协作形成有序、优质、高效的“研究链”。同时,围绕“使命(文化)—资源(基础)—机制(制度)—智力(研究)—模式(运营)”五个方面构筑智库平台核心主体,形成以使命驱动塑造文化、以资源获取夯实基础、以机制设计化为制度、以智力汇聚提质研究、以模式构建推动运营的“五位一体”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着力构建起“智政、智媒、智产、智智”四个互动体系。
在“智政互动”方面,研究院与中办、国办、中财办、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务院参事室、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0多个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建立联系机制并参与决策咨询。
在“智媒互动”方面。研究院与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多家媒体形成合作关系。例如,与光明日报建立战略合作,共同发布《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研究报告》等研究成果。
在“智产互动”方面,研究院注重产业实地调研,在苏州、无锡等产业发达地区建有分中心,并与多家制造业、服务业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联系,长期跟踪调研,推出了多项密切联系实际的落地性成果。
在“智智互动”方面,研究院充分利用“平台型智库”优势,整合500余名外围专家资源,开展无边界整合性研究。如,研究院作为理事长单位发起成立了中国经济江苏智库联合研究会。
此外,研究院还致力于推动智库数字化建设工作,运用人工智库、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形成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平台,更有效整合资源、赋能平台型智库发展。
共建合作平台助力江北新区创新发展
江苏紫金传媒智库秘书长李晓愚分享了该智库与江北新区科创局合作共建紫金江北合作平台的创新实践。她介绍,为充分发挥智库服务地方政府职能,2018年8月,江苏紫金传媒智库与南京江北新区科创局共同搭建紫金江北合作平台,发挥智库人才团队、科研实力和媒体宣传等方面的优势,助力江北新区科技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创新、治理模式创新取得新突破,为江北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紫金江北合作平台以紫金传媒智库江北新区创新中心为核心,下设大数据平台、科技创新影响力平台、双创人才平台、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高峰论坛平台。为保证研究的“在地性”、增强成果的“实用性”,紫金传媒智库特别将该创新中心落地于江北新区研创园,以便及时掌握江北新区最前沿发展信息。平台人员来自南大信息管理学院、社会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与政府管理学院等多领域专家。
合作中,两家单位一是注重以品牌体系提升创新形象,根据江北新区实际情况,协助江北新区制定年度科技创新品牌体系传播方案。重点对“两落地一融合一周年”“科技活动周”等多个重大事件和活动进行了传播优化。二是注重以前沿领域助力创新发展。2017年,在系统调研国际创新指标体系和我国主要创新测评体系的基础上,紫金江北合作平台制定了国内首个国家级新区创新活力指数——“南京江北新区创新活力指数”,至2022年已连续六年发布。三是以高峰对话服务创新开放。主要通过举办高峰论坛助力提升新区创新形象,通过报道会议和论坛扩大江北的影响力。2018年12月,智库与江北新区联合主办第二届中国A股上市公司创新指数发布会,邀请了20余名入围中国A股上市公司创新指数百强的上市企业负责人参会,20余家国家省市相关媒体参会报道,借论坛召开契机强化江北新区创新开放的定位。
聚力打造中国法治现代化智库论坛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丰霏展示了中国法治现代化年度智库论坛的成果。
中国法治现代化年度智库论坛是研究院持续举办的年度高端智库论坛,每年召开一届,2015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7届。历届论坛均汇聚来自中国法学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江苏省人大、江苏省政协等政法机关和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江苏省社科院等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
而且,历届论坛均得到了中国法学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与莅临指导,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省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省人大法制委、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省高级人民法院等领导部门的鼎力支持,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省内高校学者协同参与,已成为江苏省推进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和法治江苏建设的重要平台。
从数字层面来看,历届论坛累计邀请嘉宾参会800余人,其中大会发言嘉宾近400人。与会代表来自全国各地的法学理论界和法律实务界,形成了稳定的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队伍,有力地推动了法治国家建设的发展。历届论坛汇集来自全国法学界和法律实务界的研究成果超400篇。每届论坛收到论文均在50篇、40万字以上。自2015年起论坛成果连续由法律出版社结集出版,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历届论坛也都受到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法治日报》《新华日报》持续给予专题报道,新华网江苏分公司、新华日报社、江苏卫视等新闻界媒体应邀参会,《人民日报(理论版)》《中国法学》《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律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学术刊物、出版单位的编审专家也持续与会论坛。
此外,历届论坛举办期间还发布了三届全国“方德法治研究奖”的评选结果并举行了颁奖仪式。该奖项现已成为法学界全国性奖项新的标杆和品牌。
“揭榜挂帅”提升智库可持续发展效能
道德发展智库秘书长蒋艳艳分享了道德发展智库“揭榜挂帅”协同攻关的新成就。近几年来,道德发展智库聚力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建设前沿问题研究,大胆创新“揭榜挂帅”协同攻关新机制,不断探索人才甄别、项目筛选、成果评鉴等新方式,有效提升智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探索形成协同攻关新格局。首先是建立国际化学术联盟。会同耶鲁大学全球正义中心、莫斯科大学全球进程研究中心协同主办《伦理研究》辑刊,聘请国际哲学团队联合会主席Luca教授等担任特聘研究员,协同创办“道德发展国际论坛”会议品牌。其次是国内一流学科协同攻关。与北京大学世界伦理中心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等4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协同共建“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高端学术平台。最后是无缝对接实际工作部门。协同省文明办组织“江苏省道德发展状况测评”工作。
第二,营造大胆创新良好氛围。首先是着眼重大现实问题形成入榜项目池。智库学术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拟定重点攻关项目,通过招标形式先后开展多轮道德国情和道德省情调查项目等。其次是激发青年研究人员持续创新热情。将实证研究、实验研究引入青年专项课题,探索伦理实验、文化实验和社会实验,不定期举办伦理剧场活动。最后是鼓励支持青年研究人员承担各级项目。智库理事会交办的科研项目尽量由青年研究人员承担,智库刊物《伦理研究》编辑事务由5位青年骨干担任。
第三,推动揭榜挂帅机制落地开花。经过不断更新完善,智库已经形成了10多项基本制度与日常管理措施,在诸多方面蹚出了新路。在人事管理方面,实行“人员互聘、协同研究、人事独立”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实行“基础打包、专项招标、多元平衡”机制,将各种资源汇聚到目标任务上。在考核评价方面,形成“类别化、层级化与科学化”绩效考核机制,智库绩效考核向揭榜者、青年人和具有发展潜力的研究人员倾斜。
讲述经典艺术作品背后的党史故事
紫金文创研究院副院长,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党总支书记、副研究员宋德泳解读了紫金文创研究院推出的百集系列艺术党课《艺术中的党史》的创作思路。
为增强党史学习教育效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紫金文创研究院联合省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新华传媒智库推出了百集系列艺术党课《艺术中的党史》,以红色音乐、红色电影、红色美术、红色歌舞剧等红色经典艺术作品为切入点,每集10至15分钟,旨在邀请名师专家,讲述每一部经典作品的艺术价值以及背后的党史故事,用艺术的方式激励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宋德泳透露,《艺术中的党史》创作灵感来自2020年底智库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紫金文创研究院研究人员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地方在“四史”学习教育中,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群众接受度不高等问题。为此,依托南京艺术学院综合性艺术优势,紫金文创研究院以红色经典艺术作品为切入点,创新推出了用艺术的形式讲述党史故事的系列专题作品。
在课程结构上,《艺术中的党史》由作品欣赏、作品背后的党史讲解、历史背景小贴士等元素构成。经典性、革命性和艺术性是课程艺术作品选择的基本标准。与以往的艺术课程不同,《艺术中的党史》系列课程更加侧重红色作品在当时的历史状态下所起到的作用。
该系列党课于2021年7月在“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新江苏新闻客户端等媒体平台一经上线,便受到了广大群众和专家学者的热切关注和点赞,交汇点、中国江苏网等平台还进行了“百集《艺术中的党史》上线获好评:生动的党课,共鸣的心声”专题报道。
今年,紫金文创研究院还在拍摄成片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线下推广渠道,结合宣讲、专场演出和展览,把《艺术中的党史》送到乡村、社区和学校,作为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基层党建和干部培训的学习素材。
智力支持边境地区食品安全风险治理
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洪巍展示了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智力支持少数民族与边境地区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成效。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由于特殊的区情,其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2014年以来,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与广西方面合作,智力支持少数民族与边境地区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提供智力支持。2013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广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总体要求,从实际出发,突出广西特色,把握客观规律,以强化基层监管能力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改革,成为全国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完成时间最早,改革最为彻底、体系建设相对完备的省区之一。为此,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深入广西开展了深入的实地走访调查,形成了多份咨询报告,并全面总结了广西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经验,对推动食品监管机构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服务打击中越边境食品走私提供智力支持。广西与越南接壤,中越陆地边境线崇山峻岭,有众多的非设关隘口和边境通道,且部分中越边境水陆相接,以河为界,河面狭窄水浅,缺少天然屏障。长期以来,中越边境地区食品走私规模大,给国内食品安全带来挑战。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研究人员多次深入调查研究,对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作出了积极贡献。针对新冠病毒通过冷链食品与走私食品流入国内的可能性,研究院再次撰写相关建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服务广西“十四五”食品安全规划提供智力支持。智库通过竞标获得了广西食品安全“十四五”规划编制项目。智库深入10多个设区市进行调查,先后召开了20多个调研会,高质量地完成了食品安全“十四五”规划项目,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的高度评价。
“以智抗疫”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院长、健康江苏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钱东福介绍了健康江苏研究院“以智抗疫”,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经验。健康江苏研究院依托医药院校公共卫生、公共管理等学科优势和应急治理专业特长,在咨政建言、提供专业服务、科普宣传、制定专业标准、志愿服务方面,为筑牢全民防线、抗击疫情贡献智库的专业智慧和决策支持。
咨政建言,精准防控。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智库专家向全国人大、教育部、国家卫健委、江苏省委省政府等提供政策建议30余份,疫情研判报告160多期。其中,《关于建设重大疫情防控预备役体系》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回信高度评价。多名智库专家出任江苏省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直接实时参与政府决策和防控策略设计与调整。
优势专业,服务行业。智库专家运用专业特长,2020年2月研发运用“疾病转归预测模型”,探究疫情的疾病风险因素和社会风险因素,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传播规律和特点,解决了新冠肺炎患者病程转归不确定和模糊性的问题,模型有效预测率达到85%以上。
研究转化,全民科普。智库专家参与编写江苏首本抗疫指南《战“疫”必胜》,被《新闻联播》报道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防控书籍;《高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演练》视频为全国防控样板,为全国和江苏省高校提供了开学返校以及学校上学期间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流程的科学范本;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运行省教育厅设立的疫情心理支持热线,为社会大众和广大高校师生提供心理服务和心理干预。
志愿服务,共战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智库积极组织相关学科师生参与疫情防控,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在“江苏高校疫情防控培训网”和新华日报“新华云课堂”开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共守健康安全》微课;在微信公众号新建疫情防控专题,共推送文章70余篇;制作开播防疫宣教微电影《高校学生返校防护指南》,在学习强国、新华网、健康报等媒体平台发布,视频点击量超过百万次。
聚焦“双碳”目标推动沿海绿色发展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沿海发展研究院院长、沿海发展智库执行主任、教授刘振亚分享了沿海发展智库的“1+3+3”智库策应模式。即,聚焦“双碳”这“1”个目标,实施了3项创新系列活动,形成了3大效应,在智慧助力江苏沿海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扎实的成果和社会效应。
其中,“3项创新系列活动”包括,围绕江苏沿海绿色经济发展,组织省内外专家领军人才,开展诸如江苏沿海调研“千里行”等系列实践调研活动,聚力为江苏沿海地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发布并立项系列课题聚焦“双碳”。2021年,该研究院共计立项关联课题共计22个,其中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省智库办重点课题4项,省365bet会员登录_怎样获得免费office365_365bet中国客服电话基地重点项目四项,聚焦沿海双碳纵向课题20项。智库以课题为载体,分别服务沿海三市的生态文明、氢能核能、沿海生态农业农村规划等;围绕“双碳”组织系列会议研讨。
“3大效应”包括,成果转化效应。在以“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推动沿海绿色发展”为主题的探讨活动中,形成了“4+15+16”梯度型多样化的建设性研究成果,成果转化率高;服务地方效应。围绕服务沿海绿色转型发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先后共承担关联横向课题20项,服务江苏沿海等7个市县级政府部门。互联创新效应。实现校内联动:大力开展校内协同合作与创新,统筹校内资源,打破学科和专业壁垒,实现校际联动和校地联动。
打造苏北现代化发展“智力引擎”
淮阴工学院社科处处长、教授史修松介绍了苏北发展研究院开展苏北高质量发展研究系列论坛,打造苏北现代化“智力引擎”的成效。
从2016年开始,苏北发展研究院协同省政府研究室、江苏省社科院、省365bet会员登录_怎样获得免费office365_365bet中国客服电话等单位,立足苏北五市的发展实践,开展苏北高质量发展研究系列论坛活动。迄今已先后聚焦“‘十三五’淮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层论坛”“加强区域合作,加快苏北振兴”等不同热点议题,充分发挥智库优势,为苏北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
历届苏北高层发展论坛都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提出对苏北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理论观点。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泽山院士作科技发展促进发展的报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院长白重恩教授作货币政策与区域发展报告,为苏北发展把脉,为苏北发展建言献策。
同时,每届论坛都对成果汇编成册,主要有《苏北绿色发展探索与实践》《苏北新型城镇化探索与实践》《苏北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实践:社会治理》《苏北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产业发展》等;论坛成果汇编形成《智库专报》《苏北发展研究特刊》《苏北发展高层论坛智库专报集》报送省社科规划办、省智库办;论坛成果《当前我省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中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关于以淮阴工学院为依托组建综合性淮安大学的建议》等7份决策咨询建议获得省委省政府采纳;《关于深入实施“111”工程 加快推进校地合作共建 助推淮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近20份决策咨询建议获得市委肯定。
谋划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冯淑怡分享了“首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论坛”的成果。她表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交流理论研究和各地实践成果,评估发展成效和做法,共商合作建立研究长效机制,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2021年12月11日,由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等单位承办的“首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
论坛分设“新发展阶段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创新实践与评价”等主题,通过主旨报告与交流,汇聚起更多长江经济带相关科研单位和智库的研究力量,为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提供更多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建设性的新思考、新对策。
会上发布建立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合作研究联盟的倡议,共同搭建合作研究平台、创办合作研究内刊、出版合作研究成果、撰写决策咨询报告、形成紧密合作机制。沿江11个省市数百家社科单位及其代表出席论坛,参会嘉宾中既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有江苏、湖北、重庆三省(市)发展研究中心、365bet会员登录_怎样获得免费office365_365bet中国客服电话等相关部门和单位领导代表,还有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重点智库权威专家。
论坛上,与会嘉宾深入研讨,为找准当前长江经济带发展“短板”、及时总结理论与实践经验、合理谋划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蓝图献智献策,形成了社科大军聚焦重大战略,优势互补、相互协作、联合攻关的良好模式。论坛活动成果产出显着,社会影响广泛,打造了服务高质量发展与资源环境政策创新的智库品牌。与会专家观点通过省级媒体平台整版刊载,并得到了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学习强国、新华日报、交汇点等媒体的高度关注,起到了良好的品牌塑造效应。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笪颖 实习生 李昀熹
摄影 魏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