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成果报告(一)
江苏沿海发展研究基地
本课题负责人:成长春
课题组成员:凌 申 陈洪全 郝宏桂 朱广东
刘吉双 刘波 陈晨子
执笔:郝宏桂朱广东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2年3月15日
【内容提要】
加快苏北小康建设步伐,对于江苏顺利实现到2015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根据省365bet会员登录_怎样获得免费office365_365bet中国客服电话的部署安排,江苏沿海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成长春教授率领基地专家一行8人于2012年2月25至3月2日先后赴盐城、淮安、宿迁、徐州、连云港五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调研显示,经过“十一五”的奋斗,苏北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和进展,进入了工业化中前期的加速发展阶段。但是,对照省定全面小康指标,苏北地区以县为单位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城市化水平、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群众消费结构等方面构成了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当前苏北正处于攻坚克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课题组建议,加快推进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在工作思路上做到以下几点:(1)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跨越发展、绿色发展、民生优先”的科学发展理念;(2)根据苏北县域实际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试点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3)顶层设计苏北发展整体规划,实现苏北各市个性化发展与整体互动推进的有机统一;(4)新型工业化、城市化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鼓励引导农民参与新型工业化进程;(5)积极实施陆海统筹战略,把沿海开发对苏北振兴的带动辐射与苏北振兴对沿海开发的支撑保障有机结合起来;(6)处理好内生动力激发与外部动力支持的关系,以内外并举的“双轮驱动”加速推进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关于加快推进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几点建议
江苏沿海发展研究基地课题组
近些年来,特别是经过“十一五”的奋斗,苏北地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有了明显提升,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体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成果初见端倪,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了新的突破。201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6040元人民币,超过5000美元,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大部分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标志着苏北地区已进入工业化中前期加速发展阶段。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5个指标,到2011年底,苏北地区已达标的指标有17个,达标率为68%,比2010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同时应当看到,整个苏北地区仍有8个指标尚未达标,尤其是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等部分指标与目标值差距较大,宿迁市小康达标率刚刚超过50%。因此,苏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相当艰巨,目前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
根据调研,制约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因素主要有城市化水平、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群众消费结构这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在:。
1.城市化水平低,国际化程度弱
2011年,苏北、苏中、苏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率分别为17.7%、13.7%和12.4%, 苏北的工业增加值比苏南高5.3%,但其城市化水平却比苏南低17%,存在较大差距。2011年,苏北进出口总额233.78 亿美元,外贸依存度13.7%,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9.6%左右,实际利用外资55.73亿美元,占全省的17.3%,这表明经济国际化对苏北城市化推动作用较弱。
2.传统产业升级慢,结构比例不协调
2011年苏北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为12.95:47.87:39.18,苏南为2.28:52.89:44.83。苏北地区第一产业高于苏南10.67%,而第三产业比重却低于苏南5.65%。按照小康指标体系中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92%的要求,苏北小康社会建设任重道远。
3.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快,质量效果提升空间大
虽然苏北已经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四个全覆盖”,民生社会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的提质增效空间。例如,从目前苏北群众的消费结构看,小康指标体系中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大于18%的要求与现实状况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加快推进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课题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把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与探索跨越发展、绿色发展、民生优先的“苏北发展模式”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要确立“苏北是潜力更是希望”的理念。以跨越式发展引领苏北挖掘后发优势、寻求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二是要确立“环保先于发展、生态决定未来”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广苏州宿迁南北共建园区更加注重“软件嫁接”、“规划先行”、“环保优先”的先进理念。三是要确立“发展化解难题、同步促进民生”的理念。借鉴“幸福江阴”建设及南京“幸福都市”建设的经验,制定苏北群众“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将民生幸福作为推进苏北跨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处理好小康社会建设与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衔接关系,根据苏北县域实际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试点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一是未达小康的县(市)要坚定不移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十二五”期间必须完成的硬性任务。根据自身实际,瞄准指标,积极创造条件,夯实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基础。二是已达小康的县(市)要不失时机地试点启动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各项工作。探索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对发展的导向、激励和监测作用;发挥对周边县(市)的示范和辐射效应,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处理好苏北地区联动发展与有效落实“一市一策”的关系,实现苏北各市个性化发展与整体推进的有机统一
一是制定“苏北发展整体规划”,顶层设计苏北发展蓝图。防止“一市一策”的割裂影响和地区攀比效应,推进苏北地区的联动发展。二是充分把握苏北地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防止逾越阶段政策的“创造性毁灭”危险。进一步加大“一市一策”的执行力度,使之成为鼓励区域错位竞争、形成发展特色和避免苏北发展同质化的“动力源”和“安全阀”。
四、处理好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关系,形成独具特色的苏北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一是要严防与新型工业化并肩而行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期成为农业发展的风险期。出台《苏北地区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明确苏北地区农业现代化在江苏现代化中的定位,制订向苏北倾斜的农业现代化科技、项目、资金政策。二是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要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明确苏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功能定位,防止农业发展边缘化、农村建设空心化现象,同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三是要建立机制、搭建平台、创设载体,鼓励引导农民参与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广淮安“村有创业点、镇有创业园、县有创新区”的做法,走创业富民、就业惠民之路,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五、处理好沿海开发与苏北振兴的关系,把沿海开发对苏北振兴的带动辐射与苏北振兴对沿海开发的支撑保障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要认清苏北作为江苏沿海直接腹地的实际,实施推进陆海统筹战略。采取配套政策措施,放大沿海开发战略对苏北振兴的作用,推进海洋经济向苏北渗透的步伐。二是要形成城市化建设对沿海开发的辐射和支撑格局。建设连云港、盐城沿海中心城市,加快徐州都市圈的建设步伐、加大淮安苏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力度,推进宿迁的城市化进程。三是苏北的振兴既依赖于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更依赖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引领带动。应当借鉴“徐工集团”创新发展的成功做法,发挥“悦达起亚”延长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推广盐城发展“风光产业”和连云港“三新产业”的经验。
六、处理好苏北振兴过程中内生动力激发与外部动力支持的关系,以内外并举的“双轮驱动”,加速推进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一是要以注重增强苏北内生动力为目标,变要素驱动为主向要素驱动和创新驱动并重转变。出台补贴、奖励等政策措施,鼓励科技研发投入由政府为主向企业为主转变,推动苏北走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之路。二是要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方式,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积极作用和放大效应。在确保财政转移支付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的同时,采用贴息、配套、奖励等手段,引导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产业投资等资本力量向苏北转移。三是要培育开放型经济和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积极实施苏北经济国际化战略和城市化战略。加快建设苏北城际铁路,扩大空港容量,提升网络化、立体式交通体系的水平;通过实施沿海开发战略,把国际资本对苏北的支持内化为苏北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动力,为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质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