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苏北工作会议专题调研报告 之二
(摘要)
江苏产业集群研究基地
研究基地承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朱英明、佘之祥、方创琳
本课题负责人:朱英明
本课题主要参加人员:裔大陆、王忠宇、王应静、刘黄金、朱正萱、
孟令杰、张珩、于翔、杨连盛、吕慧君、沈星、张鑫、陈鹏恺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2年3月19日
【内容提要】
本报告认为,苏北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发展阶段和重化工业化阶段中的高加工度化阶段两个阶段并存的较典型的发展阶段,这说明苏北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具有弯道超越、跨越发展的产业基础,开始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期。
目前,苏北在全省范围内看还有近1/3的县还没有达到省定小康标准,所以江苏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解决苏北更高水平小康社会问题。加快苏北经济发展,以此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开启基本现代化的新征程,是加快江苏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之关键。
本报告综合利用人均GDP水平、非农产业产值比重、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和工业结构水平等四个指标,对苏北经济发展阶段进行科学判断,认为苏北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化与重化工业化阶段中的高加工度化阶段,这一发展阶段具有两个发展阶段并存的典型二元经济结构特征。苏北工业化中期的重化工业与工业化后期的现代服务业构成的复合型结构,一方面能够夯实苏北全面小康基础,为苏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利支撑;另一方面能够引领苏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得苏北有可能弯道超越,跨越发展。
苏北实现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主要问题和突破重点在于:产业技术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业结构协调性较差,产业组织状况不够合理;区域发展的资本短缺,本土创业投资不足;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快速发展,但协调性有待提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苏北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黄金期,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基本现代化的攻坚期。苏北正努力在加速调整中放大后发优势、在加快转型中放大新兴优势,奋力开启建设基本现代化新征程。针对苏北全面实现小康的问题剖析与突破重点,本报告认为,通过以下促进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苏北的现代化目标值得期待:要保持经济的不断发展并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就必须转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技术供给模式,依托利用国内外技术资源,不断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解决本地创业投资不足使得产业的根植性差的问题,强化区域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加快建立以产业发展前景和政策资源优势吸引高层次人才集聚,以高层次人才集聚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型双向互动机制;夯实城市(镇)产业发展基础,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发展阶段判断;跨越发展
简 本
目前,苏北在全省范围内看还有近1/3的县还没有达到省定小康标准,江苏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难点是如何解决苏北更高水平小康社会问题。加快苏北经济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是加快江苏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
一、苏北全面小康已有坚实基础,有可能弯道超越跨越发展
对苏北发展阶段的综合分析判断
1、基于人均GDP水平的分析
按当年价计算,苏北2011年人均GDP为36112元,进一步折算为1970年美元则为1118美元,则苏北处于钱纳里模式中的工业化中期阶段。根据世界银行2008公布的人民币购买力平价,苏北2011年人均GDP折算为1970年美元后则为2093美元,则苏北处于钱纳里模式中的工业化后期阶段。综合上述两个方面,苏北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推进的阶段。
2、基于非农产业产值比重的分析
根据综合三个反映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一般模式(库兹涅茨模式、钱纳里一埃尔金顿一西姆斯模式、赛尔奎因一钱纳里模式)的评价标准,苏北2011年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80%,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20%。按照该评价标准,苏北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
3、基于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分析
根据钱纳里等人提出的一般模式,当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上升到71%,农业就业比重下降到29%以下时,经济发展工业化后期阶段。2011年,苏北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大约是70%,农业就业比重大约是30%。按照该评价标准,苏北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4、基于工业结构水平的分析
受改革前长期推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影响,苏北已进入以重加工业为主的高加工度化时期。但是受技术能力的约束,苏北的重加工业尤其是以自主创新为主的装备工业的发展相对缓慢,制约了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进程。由工业结构变动所反映的苏北经济发展仍然处于重化工业化阶段的高加工度化时期。
5综合分析判断
以人均GDP指标为基础,同时参考其他3个指标,我们发现:
①苏北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发展阶段和重化工业化阶段中的高加工度化阶段两个阶段并存的发展阶段,这同时说明苏北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
②苏北具有工业化中期的重化工业与工业化后期的现代新兴产业的复合型结构 特征,这既为苏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利支撑,同时能够在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引领下,使苏北有可能弯道超越、跨越发展。
③从苏北小康社会进程看,苏北开始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期。
二、全面实现小康的问题剖析与突破重点
1、产业技术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苏北产业技术来源过多依赖于国外,产业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要保持经济的不断发展并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转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技术供给模式。但是,根据目前苏北企业的技术积累和技术学习能力,要顺利地实现技术供给模式的转换还面临较大的困难和障碍。如何把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结合起来,更多地以自主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是苏北全面实现小康必须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2、产业结构协调性较差,产业组织状况不合理
苏北产业结构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在GDP结构中,工业的比重过高而服务业的比重偏低。二是在工业内部,能源和原材料等上游行业供给紧张,多数消费品等下游行业相对过剩。三是从服务业内部构成看,传统的生活服务业所占比重过大,生产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小。
苏北产业组织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国内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主要发生在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之间,而国内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较弱。二是在以大企业为中心的分工网络中,核心企业跨国公司占的数量相对更多。
3、区域发展的资本短缺,本土创业投资不足
苏北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仍是资本短缺问题。资本投入不足的第一个方面是发展过程中面临本地资本和外部资本来源低下的双重困扰。第二个方面是地方财力极其有限,对本地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不足。第三个方面是金融机构对当地企业提供的信贷支持不够。苏北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新创业的氛围不够,本土创业投资不足。本地创业投资不足使得产业的根植性差,企业家人才匮乏,影响苏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4、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快速发展,但二者间协调性有待提高
苏北工业化和城市化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苏北城市化水平低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二与全省发达地区比,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分别低于苏中地区和苏南地区的5个和9个百分点;三是大量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员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人口,即所谓的“待城市化人口”。这导致苏北城市发展水平较低,中心城市偏小和偏少,辐射和带动能力弱,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苏北基本现代的进程。
三、苏北现代化目标值得期待
1、调整加速和转型加快,将放大苏北的后发优势和新兴优势
自2005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苏北人民的不懈努力下,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苏北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黄金期,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基本现代化的攻坚期。苏北正努力在加速调整中放大后发优势,在加快转型中放大新兴优势,奋力开启建设基本现代化新征程。
2、依托国内外技术资源,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将不断增强
实现从依赖国外技术向自主创新转变,建立先进的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是进一步推进苏北经济发展的关键。从促进苏北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现实需要出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中的核心技术以及传统产业中的共性技术,应该成为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领域。
3、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竞争力将持续提高
调整优化苏北产业结构包含调整产业间关系和调整产业内部资源的配置关系两层含义。产业间关系的调整重点,一是要按照动态比较优势来优化工业结构,着重发展高加工度化的装备工业,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二是要加快服务业的发展, 要加快发展各种形式的现代生产服务业。产业内部资源配置关系的调整重点是推进企业间分工的深化。一是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二是促进技术创新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
4、强化区域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区域创新创业氛围将不断浓厚
强化区域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一是应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二是实施区域金融支持政策,增强信贷资金支持力度。营造区域创新创业氛围。一是要加快建立以产业发展前景和政策资源优势吸引高层次人才集聚,以高层次人才集聚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型双向互动机制。二是鼓励本土创新创业,增强苏北人才队伍的内生力量。
5、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工业化和城市化将协调发展
要加快苏北经济发展,必须夯实城市(镇)产业发展基础,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一是要加快工业发展。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适度发展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二是要加快服务业发展。全面发展城市(镇)服务业尤其是大城市的各种现代服务业,并以此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服务功能的提升。